栏目 ◎ 课程思政
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思政 / 优秀案例 / 正文 优秀案例

北京理工大学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汇总(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示例)

时间:2022-05-20 17:28:16  点击:   发布者:

1.《沟通的力量》《沟通的力量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授课教师:赵洱岽、杨添安、刘平青、高昂、杨艳、裴蓉、邓剑伟、蓝天

开课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



课程简介


《沟通的力量》课程聚焦工科人才沟通能力培养,结合国家一流线上课程《管理沟通》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沟通的力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从管理学视角出发,讲授科学的沟通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期为团队有效管理提供支撑。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授课教师运用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沟通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


■互动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授课教师结合实际问题,以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沟通在组织内部的价值和效用。

                  

协作学习法

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沟通”主题原创微电影,旨在锻炼学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深刻领会“沟通”的难点和重点。


角色扮演法

课程将情景模拟融入教学,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学习职业规范,亲身体验与不同对象的沟通差异。


鼓励深度学习

教师针对课程要点,每周为学生推荐3篇SSCI国际期刊论文和2篇具有影响力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通过慕课平台公告和微信公号“沟通的力量”进行发布,并组织线上讨论。



教学示例

第一部分

互动分析与问题导入。

第二部分

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向学生讲授人的本质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三部分

阐述沟通科学的理论定义和基本内容。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角,开展情景学习并进行教学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沟通与社会现实关联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部分

以视频、图片等不同形式呈现典型案例,引发同学们深度思考感情与沟通之间的内在机理和科学效用。最后,通过不断设置疑问引出课程要点——沟通的需求理论。

第五部分

请同学分享组织生活的各种体会,以体验式学习,阐释人际沟通和管理沟通的区别、管理沟通的必要性,从而引发学生辩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六部分

阐述沟通科学等理论定义和基本内容,通过行动学习提升学生对沟通与社会现实之间内在逻辑的理解,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角,开展情景学习并进行教学分析。



2.《流体转动及控制基础》《流体传动《流体传动及控制基础》及控制基础》《流体传动及控制基础》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授课教师:彭熙伟、王向周、刘新刚、王涛、李金仓、郑戍华、李怡然

开课学院:自动化学院



课程简介


《流体传动及控制基础》课程针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以工程应用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课堂行动模式。通过启发式、微翻转、直观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本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价值、情感、知识、能力“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新模式,从党史、校史、学科专业史中挖掘红色资源,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通过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升思想引领能力。



教学示例

示例一:讲好北理“红色故事”

《流体传动及控制基础》课程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学校建设自动控制与远距离操纵专业之初。当时,为满足国家特殊领域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开设了自动控制与远距离操纵专业,是新中国最早开展液压传动与控制教学和科研的高校之一,为航空航天、舰船等产品研制做出了积极贡献。课程通过讲述专业发展史,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示例二:大国重器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大国重器,课程结合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应用,以北理工教师参研的“神州第一挖”徐工700吨液压挖掘机、“110吨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等系列产品为例,讲述北理工人攻坚克难,服务国家发展建设的奋斗故事。从被“卡脖子”到全球领先,这些大国重器无不凝结着“大国工匠”的敬业、精益、自主、创新精神,课程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教育引导学生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学生奋斗精神,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示例三:航天精神

        一代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用智慧与汗水铸就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一座座丰碑,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课程将这些“大国工匠”精神、航天精神植根于学生的血液里,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示例四:液压油选择和使用维护

 关注社会热点,充分考虑专业知识契合度,遴选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或健康、安全、经济等紧贴社会热点的教学素材与案例,教育引导学生要心怀“国之大者”理想,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3.《工程伦理》《.工程伦理》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授课教师:薛庆、王岭雪、姚小兰、赵雪、孔令琴、常帅、徐远清、郑军

开课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课程简介


《工程伦理》课程面向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共有16学时。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让学生在掌握工程伦理相关概念、理论及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工程伦理决策能力和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复杂伦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向:工程和伦理的概念、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课程从责任伦理与伦理责任、利益分配与公正、环境伦理与环境正义三个方面探讨工程实践面对的共性问题。课程重点探讨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整体方案


《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是正德明理、精工致远、思政引领、师生联动的生态化教学,即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以德为先将创新工程教育融入伦理教育,建设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共享机制,探索并实施思政融通的工程伦理教学策略,打造有北理工特色的绿色、开放、共享的教学范式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工程伦理课程具有“寻红色历史、立家国情怀”“立师德师风、促价值养成”“看校友榜样、激报国壮志”“闻时事热点、明是非真理”四大特色版块。团队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收集数十个思政案例形成思政元素设计表,讲校友故事、学生创业故事、北理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取得科技进步故事,突显科技强国、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课程思政教学示例:工程伦理课辩论赛  

结课时在各教学班进行工程伦理辩论赛。通过对辩题的剖析,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准则、道德价值尺度、公众安全义务、社会责任等要素,提升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



4.《新能源车辆原理与应用技术》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授课教师:王震坡、张雷、张照生、刘鹏、邓钧君、王硕、明道福、陈宗海

开课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课程简介


课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润物无声”的建设目标——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深入挖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典型企业创新案例等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探索构建报国情怀、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设计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1)分享实验室发展历程,详细阐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发展历程以及“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奋斗过程,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担当与情怀。

2)引入典型企业创新案例,以行业和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自主创新和领军企业经典案例进课堂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宣介领军人物,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扎根工作岗位,勇于突破。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

1)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通线上“微课堂”,邀请业内专家在线授课并交流互动。目前已累计举办24期,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教学效果良好。

2)开展情景化教学。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国家平台等国家级行业大数据平台,拓展建设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开放和实践教学平台;基于实车运行数据,构建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教学模式。

3)开展企业实践教学。组织团队教师按需跨地域集中现场授课;组织学生就近到新能源汽车企业实习,实地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教学示例

■示例一:弘扬自主创新时代精神,坚定创新自信

讲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典型民族企业自主创新历程,让学生领会大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并建立创新自信。

吉利汽车作为国内纯电动乘用车产业品牌影响力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通过自主创新打入南美、东欧等国际市场,收购沃尔沃汽车并成为奔驰汽车最大股东等事例,开展创新成就感与荣誉感教育,促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担当相融合。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讲解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跟跑-并跑-领跑”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讲解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典型企业(宁德时代公司后来居上,实现动力电池产销量世界第一)、典型技术(比亚迪“刀片型”新结构动力电池引领世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立志科研报国的热情。




来源:http://www.teacher-edu.cn/h-nd-1534.html